吃它去牙垢比洗牙还干净 多种秘诀帮助消灭牙垢
2025-08-07 来源:康巴卫视网 | 分享: |
在青藏高原,纯净的雪山、湖泊,宽阔的草原,都是野生动物自由奔跑的乐园。在这里,人与动物和谐共处,共同维护着高原地区的生态发展。因此,保护动物也是来自涉藏地区的代表委员们关心的话题。
保护野生动物 助力高原生态文明建设
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会上,来自青海省门源县的全国人大代表孔庆菊用红外相机照片向习总书记展示了两种可爱的“猫”。两张照片上的“猫”分别是雪豹和荒漠猫,它们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青藏高原近年来里多频次出现的“明星物种”。孔庆菊说,过去由于过度放牧,森林植被和草场退化,野生动物一度减少。通过生态治理,现在已经是荒山变绿、风沙减少、河水变清。雪豹和荒漠猫等野生动物的多频次出现正好反映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图为孔庆菊代表在介绍她带来的照片(摄影:总台央视记者 赵化)
图为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红外相机拍摄到的雪豹照片
近年来,涉藏地区多频次拍到各类珍稀野生动物,这也客观反映了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如何让高原地区人与动物和谐的关系可持续发展?如何一边保护、一边发展?
资料图:新华社发(马文虎摄)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国宝”大熊猫的重要栖息地之一,汶川、茂县、松潘、九寨沟等14个保护地已被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范畴,总面积59.64万公顷。按照有关要求,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内,原则上核心保护区禁止人为活动,一般控制区内限制人为活动。严格的保护措施与规定,会与当地旅游开发产生冲突吗?
全国人大代表杨克宁表示,保护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与旅游开发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近年来,阿坝州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实行最严格的生态准入标准,在依法依规、充分论证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利用优质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具有大熊猫特色的自然教育、生态体验等生态旅游,开辟了大熊猫主题文创基地等新型旅游项目,实现了生态保护、产业转型、助农增收的“三效合一”。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杨克宁
关于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杨克宁建议国家在廊道建设、栖息地修复、基础设施完善、科研监测体系等方面大力支持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一是尽快出台和完善大熊猫国家公园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明确聘请管护人员等方面的经费来源和项目支撑。二是将卧龙特别行政区和保护区管理机构一并纳入大熊猫国家公园阿坝园区建设规划。三是支持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内地区的产业发展、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促进群众致富增收。
反对虐待动物 支持动物保护立法
去年,国内连续出现几起恶性虐待猫狗的事件,引发了普遍关注,社会上对反虐待动物立法的呼声越来越高。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认为,这表明大家在思想上对保护动物已经达成了共识,立法规范虐待动物行为的条件目前已经成熟。
长期关注反虐待动物的全国人大代表夏吾卓玛今年也建议,通过司法解释的形式在《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明确虐待动物行为的违法性。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夏吾卓玛
除呼吁反虐待动物立法外,夏吾卓玛也建议加强对宠物繁殖销售的监管,遏制流浪犬猫产生源头。夏吾卓玛认为,一些无序无证的宠物繁殖,不仅侵害正当消费者的权益,也输出了虐猫虐狗黑色产业链源头。对此,她建议有关部门按照《动物防疫法》的规定,督促地方执法部门对宠物繁殖和销售进行执法。
全国人大代表新甲旦真建议,发展动物收容救护慈善事业,从野生动物的官方收容救助模式向官民共管模式转变,由捕杀流浪犬管理机制向收容救助流浪动物管理机制过渡,各地业务主管部门和登记部门以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担负起法定职责,支持、鼓励动物收容救助慈善事业的发展,构建官民共治、多形式、法治化的动物收容救助体系。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新甲旦真
新甲旦真还建议,制定《伴侣动物保护和管理法》。他认为,新时代动物立法不仅是有利于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生态平衡,更有利于引导文明、重塑国民素质。
“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和道德进步水平,可用其对待动物的态度来衡量。”保护动物,尊重生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代表委员不仅关心着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也在关心着我们的朋友——动物的生存问题。对动物保护问题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讨论!
作者:郝莉娜 曾晓慧